为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边界意识,提升心理互助能力,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4月中下旬组织全校各班级开展“带刺的玫瑰——边界养护手册”人际交往主题团体辅导活动。本次活动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肖啸老师提供专业指导,实习生郑雅洪和杨佳琦参与策划,各班心理委员具体组织落实。活动以理论指导与情景实践相结合,通过精心设计的环节引导同学们掌握边界维护技巧,强化自我觉察与沟通能力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
活动从建立团体规范入手,逐步推进至情景模拟与理论应用。在“边界扫描大作战”环节中,同学们通过三轮不同冲突情境的身体动作反应,直观感知自身心理舒适区差异,并反思人际互动中的矛盾点。参与同学表示:“在模拟拒绝班长强制参赛请求时,后退动作的艰难与后续的释然,让我深刻意识到维护边界对关系平衡的重要性。”
“快递驿站风波”情景剧成为活动亮点。大家通过演绎宿舍内常见的“道德绑架”场景,实践“3A沟通理论”——即觉察需求、坚定表达与提供替代方案。例如,面对室友以过往帮助为由提出不合理请求时,有同学尝试回应:“我理解你的紧急(觉察),但当前时间有限(坚定),建议使用代取服务(替代)。”此类演练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沟通策略,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应对复杂人际问题的能力。
活动尾声,同学们书写“边界明信片”,记录个人宣言如“捍卫午休拒绝闲聊”“停止为合群过度妥协”等,并通过交换祝福强化行动决心。这些宣言被封存为“时间胶囊”,计划于三个月后重启以检验成长。此类仪式化设计旨在帮助大家将团辅收获延伸至日常生活,形成持续的行为改变动力。
本次团辅活动成效良好,反馈积极,部分班级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形式,如将“3A理论”编成易记口诀,或在总结中附注典型案例分析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肖啸老师表示,此次活动不仅普及了边界维护知识,更通过真实场景模拟让同学们体验到“健康边界是良性关系的基础”,为后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未来,我校将持续优化心理团辅活动设计,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助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实现自我尊重与共情能力的平衡发展。正如活动核心理念所倡导——“玫瑰有刺守护自我”,我们期待每位学子既能以温暖联结他人,亦能以清晰的边界捍卫个人成长空间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