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,2025年4月29日,由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办的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”课程教学研讨会在百熙楼509举行,全校15名任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参会,聚焦课程创新与育人实效提升。
锚定痛点,共谋课程升级
会议特邀全省教学竞赛二等奖获得者杨杨老师分享实战经验。她介绍了比赛流程和现场情景,用自己随机抽到的“学习与创造”章节为例,以“理论融入课堂、互动设计创新、学生深度参与”为切入点,分享了课程设计“三步法”——以思政引领理论讲解、以情景案例激活课堂、以课后任务促进实践转化,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教学策略。
多维联动,强化育人合力
在分享环节后的互动环节中,教师们围绕“差异化教学”“课堂管理”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研讨。学工处禹晗副处长在总结讲话中提出三项保障举措:一是构建“课程-咨询-危机干预”三级联动机制,二是鼓励老师们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比赛,三是搭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。他强调:“需打破课程‘孤岛效应’,与学工系统、家庭社会协同,构建‘大思政’育人网络。”
长效推进,打造育人“金课”
本次会议形成“专家引领-实践赋能-政策护航”三维合力。下一步,学校将修订课程标准,开发“VR心理放松”“AI情绪测评”等数字化特色项目,探索“课程+咨询+活动”三位一体育人模式,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“知识灌输”向“能力培育”转型,为培养身心和谐的新时代人才筑牢根基。


(一审:付淑敏,二审:禹晗,三审:周大庆)